讀楞伽經筆記(三十二)──小乘與無餘涅槃


原文

復次。大慧。有四種禪。何等為四。謂愚夫所行禪。觀察義禪。攀緣真如禪。諸如來禪。大慧。云何愚夫所行禪。謂聲聞緣覺諸修行者。知人無我。見自他身骨鎖相連。皆是無常苦不淨相。如是觀察堅著不捨。漸次增勝至無想滅定。是名愚夫所行禪。云何觀察義禪。謂知自共相人無我已。亦離外道自他俱作。於法無我諸地相義。隨順觀察。是名觀察義禪。云何攀緣真如禪。謂若分別無我、有二是虛妄念。若如實知。彼念不起。是名攀緣真如禪。云何諸如來禪。謂入佛地住自證聖智三種樂。為諸眾生作不思議事。是名諸如來禪。

翻譯

其次,大慧,禪定有四種,哪四種?就是愚夫所行禪。觀察義禪。攀緣真如禪。諸如來禪。什麼是「愚夫所行禪」?就是聲聞、緣覺的修行者,了知人無我,看見自己和別人身體的骨骼互相連接,都是無常、苦、不淨的,像這樣觀察,堅持不放棄,依次序逐漸向上增進到達「無想滅定」,這就稱為愚夫所行禪。什麼是「觀察義禪」?就是在了知各自的、共同的相中都沒有我存在之後,也遠離外道自己和別人都是造作而得的論點;對於法無我各境界的義理,隨順觀察,這就稱為觀察義禪。什麼是「攀緣真如禪」?就是不論「分別無我和有二邊的存在,是虛妄的」或者「依照實相來了知一切事物」,不會生起這些念頭,這就稱為「攀緣真如禪」。什麼是「諸如來禪」?就是進入佛的境界,安住在親自證得神聖智慧的三種快樂中,為眾生做不可思議的事,這就稱為「諸如來禪」,

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原文

爾時。世尊重說頌言

愚夫所行禪  觀察義相禪  攀緣真如禪  如來清淨禪  修行者在定  觀見日月形  波頭摩深險  虛空火及畫  如是種種相  墮於外道法  亦墮於聲聞  辟支佛境界  捨離此一切  住於無所緣  是則能隨入  如如真實相  十方諸國土  所有無量佛  悉引光明手  而摩是人頂

翻譯

那個時候,佛陀重新用偈頌說:「
愚夫所行禪、觀察義禪、攀緣真如禪、諸如來禪,修行者在禪定中,看見太陽、月亮的影像、非常危險的波頭摩地獄、虛空中的火和圖畫,像這樣的各種相,落入了外道的法,也落入了聲聞、辟支佛的境界;如果能捨棄、離開這一切境界,安住在沒有所緣的境界中,就能夠隨著進入真如的實相,宇宙十方的諸佛國土中所有無數的佛,都伸出放光的手,來撫摩這個人的頭頂。」

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原文

爾時。大慧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。世尊。諸佛如來所說涅槃。說何等法名為涅槃。佛告大慧。一切識自性習氣。及藏識、意、意識見習轉已。我及諸佛陀說名涅槃。即是諸法性空境界。復次。大慧。涅槃者。自證聖智所行境界。遠離斷常及以有無。云何非常。謂離自相共相諸分別故。云何非斷。謂去來現在一切聖者自證智所行故。

翻譯

那個時候,大慧大菩薩又對佛陀說:「佛陀,諸佛所說的涅槃,是說怎樣的法稱為涅槃?」佛陀告訴大慧:「「一切識的自性的習氣」以及「對如來藏識、意、意識等見解的習氣」轉變之後,我和諸佛就稱為涅槃,就是一切事物自性是空的境界。其次,大慧,「涅槃」是親自證得神聖智慧所到達的境界,遠離了斷、常以及有、無;為什麼不是「常」?因為離開了對各自的相、共同的相的各種分別;為什麼不是「斷」?因為那是過去、未來、現在一切聖者親自證得智慧所到達的境界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原文

復次。大慧。大般涅槃不壞不死。若死者應更受生。若壞者應是有為。是故涅槃不壞不死。諸修行者之所歸趣。復次。大慧。無捨無得故。非斷非常故。不一不異故。說名涅槃。復次。大慧。聲聞緣覺知自共相捨離憒閙。不生顛倒不起分別。彼於其中生涅槃想。

翻譯

其次,大慧,大般涅槃不會毀壞、不會死亡,如果會死亡的話,應該生命會再度生起,如果會毀壞的話,涅槃應該是有為的事物,所以涅槃不會毀壞也不會死亡,是諸修行者所歸向的境界。其次,大慧,因為沒有捨棄什麼、沒有得到什麼,因為不是斷滅(什麼也沒有)、不是恆常(永恆不變),因為不是相同、不是不相同,所以稱為涅槃。其次,大慧,聲聞緣覺了知各自的、共同的相,捨棄、遠離混亂吵鬧的境界,不生出顛倒的見解,不生起分別,他們在這境界中產生「涅槃」的念頭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思考

※修習「人無我」的人,觀無常、苦、無我、不淨,可達「無想滅定」(滅盡定)及有餘涅槃,後段經文說:聲聞、緣覺達到「不生顛倒、不起分別」的境界,認為自己「已經涅槃」,但事實上尚未究竟,尚未證得「法無我」,而還有「分段生死」,所以證的不是「無餘涅槃」。楞伽經經文亦說:「諸修行者,入於三昧,以習力微,起而不覺知,但作是念,我滅諸識,入於三昧。實不滅識,而入三昧,以彼不滅習氣種故,但不取諸境,名為識滅。」聲聞緣覺誤認為 「不取諸境」就是識滅,但不知道其實還有自己沒有察覺、更微細的識尚未滅;也難怪有些聲聞會認為自己所證境界,與佛無異。從十二因緣來看,有識就有無明;識要全滅,才能消除一切無明,才能完全解脫。然而,對聲聞來說,這最後一里路並不容易,因為需要證得「法無我」才能遠離「有、無」的分別而滅識。此時需要修習:在「有」(如來藏思想)和「無」(小乘空)之間的「中道」,進一步明白「一切唯心」,才能破除所有無明(前提是已證人無我),達到人、法無我的無餘涅槃境界。

 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讀楞伽經筆記(二十)──什麼是「人無我」、「法無我」?

法無我是什麼意思?

關於我執和法執

四念處(四)──觀法無我

空的層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