讀楞伽經筆記(十七)──眾生的根性可分哪幾種?


原文

復次大慧。有五種種性。何等為五。謂聲聞乘種性。緣覺乘種性。如來乘種性。不定種性。無種性。大慧。云何知是聲聞乘種性。謂若聞說於蘊界處自相共相。若知若證。舉身毛竪心樂修習。於緣起相不樂觀察。應知此是聲聞乘種性。彼於自乘見所證已。於五六地斷煩惱結。不斷煩惱習。住不思議死。正師子吼言。我生已盡梵行已立。所作已辦不受後有。修習人無我。乃至生於得涅槃覺。

翻譯

其次,大慧,(眾生)有五種根性,哪五種?就是聲聞乘根性、緣覺乘根性、如來乘根性、不定根性、無根性。大慧,如何知道(某眾生)是聲聞乘根性?如果聽人解說五蘊、十八界、十二處各自的相、共同的相,不論是產生瞭解或者得到證悟,全身的毛會豎起,心喜歡修習,對於緣起不喜歡觀察,應該知道,這個人是聲聞乘根性,他在聲聞乘中看見所證的境界以後,在菩薩的第五第六個境界斷除了煩惱的繫縛,但還未斷除煩惱的習氣,安住在不可思議的生死中,準確地發出獅子吼般的言說:「我的輪迴生死已經到達盡頭,清淨的修行已經建立,所應該做的事都已完成,不會再受有將來的存在」;他修習「人無我」的法門,乃至於產生「已經獲得涅槃」的覺受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原文

大慧。復有眾生求證涅槃。言能覺知我、人、眾生、養者、取者。此是涅槃。復有說言。見一切法因作者有。此是涅槃。大慧。彼無解脫。以未能見法無我故。此是聲聞乘及外道種性。於未出中生出離想。應勤修習捨此惡見。大慧。云何知是緣覺乘種性。謂若聞說緣覺乘法。舉身毛竪悲泣流淚。離憒閙緣無所染著。有時聞說現種種身或聚或散神通變化。其心信受無所違逆。當知此是緣覺乘種性。應為其說緣覺乘法。

翻譯

大慧,又有眾生追求證得涅槃,說(如果)能覺悟了知「我、別人、眾生、生命」和能執取的主體,就是涅槃;又有眾生說「看見一切事物因為造物者而存在」,就是涅槃。大慧,他們沒有解脫,因為他們尚未看見「方法沒有主宰性」(法無我);這些人是聲聞乘和外道的根性,在尚未出離生死的境界中,產生已經出離的想法。你應該勤於修習,捨棄這種錯誤的見解。大慧,如何知道(某眾生)是緣覺乘根性?如果他聽到有人解說緣覺乘的法門,全身的毛豎起來,悲傷的哭泣流淚;喜歡遠離昏亂吵鬧的因緣,沒有染污執著;有時聽到有人解說變現各種身,不論是(多身)聚集,還是分散(多身)的神通變化,他的心相信、接受,沒有違背反對,你應當知道這就是緣覺乘的根性,應該為他解說緣覺乘的法門。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原文

大慧。如來乘種性所證法有三種。所謂自性無自性法。內身自證聖智法。外諸佛剎廣大法。大慧。若有聞說此一一法及自心所現身財建立阿賴耶識不思議境。不驚不怖不畏。當知此是如來乘性。大慧。不定種性者。謂聞說彼三種法時。隨生信解而順修學。大慧。為初治地人而說種性。欲令其入無影像地。作此建立。大慧。彼住三昧樂聲聞。若能證知自所依識。見法無我。淨煩惱習。畢竟當得如來之身。

翻譯

大慧,如來乘根性所證悟的法有三種,就是「自性並沒有自性法」、「向身內親自證得神聖智慧法」、「向外的諸佛國土廣大法」。大慧,如果有人聽到他人解說其中一法或「由自己的心所顯現、由自身和世間事物所建立的阿賴耶識不可思議境界」,而不會驚訝、不會害怕、不會畏懼,你應該知道這就是如來乘的根性。大慧,不定根性的人,就是聽到有人解說前面的這三種法門後,隨著(聽到的法門)產生信心和理解,而隨順(聽到的法)來修行、學習。大慧,我為初入菩薩境界的人而解說「根性」,是希望能使他們進入無影像境界而建立這樣的分類。大慧,那些安住在禪定之樂的聲聞修行者,如果能證明、了知自己所依賴的(第八)識、看見「方法沒有主宰性」、淨化煩惱的習氣,最後就會得到如來之身。

思考

‧將眾生做「根性」的分類,是為了讓初入菩薩十地的修行者,證得真如實相而說;大菩薩已經通達「一切法平等」、一佛乘、「一切事物都是心的分別」等道理,就不會再執著於根性了。

‧聲聞乘的最高境界是阿羅漢,如果阿羅漢能證得法無我,一樣可以成佛,所以佛陀在法華經中為諸阿羅漢授記成佛。但是阿羅漢已證「人無我」,死後會入有餘涅槃,那成佛是誰在成佛呢?阿羅漢雖已斷分段生死,但尚有變易生死,所以還沒完全解脫,如能回小向大,最後也會成佛。

‧聲聞乘的阿羅漢因為聽聞佛所說「四聖諦」、「無常、苦、空、無我」,並依此修行而證人無我,死後入有餘涅槃;緣覺乘成就者修「十二因緣法」而悟道,死後也入有餘涅槃;如來乘修行者則是修大乘佛法,大乘佛法亦包括一部分的小乘法,並非完全沒有交集,如來乘修行者也修人無我、十二因緣法,但是最重要的是:大乘修行者修習「法無我」,所以如來乘根性修行者應該證三種法:空(奢摩他、止)、如來藏(三摩鉢提、假觀)、唯心(禪那、觀)。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法無我是什麼意思?

讀楞伽經筆記(二十)──什麼是「人無我」、「法無我」?

關於我執和法執

四念處(四)──觀法無我

空的層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