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對治貪愛


在佛法之中,「貪」」是三毒之一;「愛」是十二因緣中的一環;「欲」是禪定要消除的事物之一。其實,三者通常都是一起出現,所以我們常說:貪愛、貪欲、或者愛欲。

不管我們怎麼稱呼,貪、愛、欲都是佛教修行中,要努力消除的重點:持戒的目的,就是要避免貪的生起;斷除了十二因緣中的愛,就能斷除無明;消除了欲望,就能獲得禪定、解脫。

從大乘中道來說,如果沒有斷貪愛而破除十二因緣中的無明,證得般若,是無法完成般若與如來藏之間的中道而獲得涅槃的。所以,如何對治貪愛,就變成佛法中很重要的一個實修項目。 在完全斷除貪愛之前,要把所有的貪愛一一對治,然後才能達到完全斷除的結果。

雖然說其中很多方法,都是出自小乘,但是菩薩六度中也有持戒;要破無明,則須消除愛渴 ;想要涅槃,也要離欲。所以不論大乘、小乘,都有必要對治貪愛、消除貪愛,然後才成就佛果。

以下列出常見的幾種對治貪愛的方法:

●不想念

其實就是避開,因為我們如果遇到境界時,很容易被拉走,所以就不要去想,欲望自然就不會生起,沒有欲望升起,就不會再生出其他的亂想,也就不會再有其他緊接著升起的欲望。

●心中常戒

有持戒的人都知道,隨時警醒,防範貪愛的升起,是一種很有效的方法。一開始可能沒辦法完整,但隨著時間增加和自己不斷檢討修正,對治貪愛會成為很自然的事。

●不淨觀

找一段能好好觀想的時間,徹底的把人體皮膚底下的肌肉、內臟、大小便、血管等等不清淨 觀想一次,並且記住,(可用圖片輔助)。以後碰到境界來時,就拿出來用。當然一開始很難,但久而久之就能習慣。不一定要達到什麼禪定,對治一般日常生活就已足夠。

●念佛或持咒

有一點強迫壓制的概念。遇到欲望生起時,就不斷的念佛或念六字大明咒或念心經,有空的話也可以念楞嚴咒,一直念到境界消失。應該把心專注在「念」上面,一分心馬上拉回來,再繼續念。經常念,念熟了就會覺得好用

●打坐

目前打坐的人大多都是用數息或觀呼吸,當然如果有人教,其他方法也可以。方法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,慢慢把心靜下來,欲望會逐漸被辨識出來,加上自己想斷除欲望的意念,就能使欲望不再生起。

●思惟一切皆苦

這種方法屬於觀想的一種,最好平常就有禪修的習慣。就是先觀察一切事物都會變化,沒有一件事是永恆不變的,然後再觀想因為世間無常,所以世間的一切都是苦的,沒有樂,因為樂也是會逐漸消失而變成苦的;慢慢貪愛就會逐漸變淡。一開始觀想時,當然沒那麼順利,可以先照本宣科,如理作意,把該觀想的內容,從頭到尾做一次觀想;久了之後,慢慢就會內化成真正的想法。

●觀一切事物都是虛幻的

也是觀想的一種,需要有禪修的習慣。一開始先觀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,就像是夢境一樣,醒來就消失了;或者觀想世界上的一切事物,都像是電影中的影像,其實是虛幻的,沒有真正的存在。等到熟悉之後,把觀想的範圍擴大,包括自己的身體,自己的念頭,自己的感覺,自己的行為,都像夢境一樣虛幻;然後,觀想那個正在觀想的我,也是虛幻的;最後,觀想這個「觀想法」,也是虛幻的。不必求什麼境界,如果能先如理作意,就能慢慢熟悉那種一切事物都是虛幻的意念,等到境界來了,就可以拿出來用。

●觀心

察覺自己的心有貪愛生起,什麼也不做,然後貪愛就自己消失。這種方法最簡單,但也是最困難的,因為必須有一定的程度,才做得到。常遇到的狀況是:失去正念或者拼了命的做「什麼也不做」這件事。適合修般若或中道已經很久,卻一直卡關的人。


菩提路上,本來就有的人快,有的人慢。快的人小心別讓「我慢」變成修行的障礙;慢的人也不用妄自菲薄。一切都只是心的顯現,人人都會成佛的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法無我是什麼意思?

讀楞伽經筆記(二十)──什麼是「人無我」、「法無我」?

關於我執和法執

四念處(四)──觀法無我

空的層次